GMTIC专访 I 大象or蚂蚁,跨国大品牌如何直面行业新锐的竞争?嘉士伯姚靖指点迷津

GMTIC全球营销技术&零售创新峰会暨私域流量创新论坛与iDigital年度数字营销大赏颁奖盛典

9月16日,嘉士伯中国区CIO姚靖在第5届GMTIC全球营销技术与零售创新峰会期间,接受凤凰网的独家访问。


专访中,姚靖分析了当今全球营销行业面临的碎片化、个性化、基于直播的兴趣电商、私域流量等四个主要变化,阐述了嘉士伯中国在数字营销端上创新的思考和实践。对啤酒品牌更依赖经销商的行业特点,姚靖重点介绍了嘉士伯“赋能”经销商和零售终端,以实现多方共赢的BC联动和渠道数字化。


在新老品牌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,跨国大品牌的破局之道何在?如何直面新锐势力的竞争?专访中,姚靖一一剖析并深入解答。
GMTIC全球营销技术&零售创新峰会暨私域流量创新论坛与iDigital年度数字营销大赏颁奖盛典

以下为访谈实录:


问题一:

凤凰网:近年来,全球或中国的营销趋势有哪些显著的变化?


姚靖:第一点,碎片化非常明显,消费者可接触的平台有很多,如微信系、头条系、B站等,包括楼宇广告。所以在一个广大的范围内,怎样去做更精准的投放,对企业永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。


第二点,用户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。过去,广告可以满足绝大部分消费者;现在,消费者的年龄层次和诉求都非常不同。企业很难做到“千人千面”的复杂和夸张,但至少要针对一部分消费者,准备若干针对性的内容,对整体话术有更明确的规定。现在的营销,如果个性化不够,没有针对用户诉求,会很难吸引用户,投放的ROI会很低。


第三点,在中国,直播以及与直播相关的内容和兴趣电商明显在崛起。此前,电商平台以阿里系、京东系和拼多多等为主。直播兴起后,整个兴趣电商、内容电商的崛起明显加快。啤酒行业不能纯粹靠线上销量拉动品牌曝光量,但我们仍然需要种草。因为酒这一品类比较特别,尤其啤酒,它和白酒、洋酒不同,它是一个大众消费品,场景化消费特别明显。我们现在把直播电商和兴趣电商作为营销手段,相比于纯粹地带动销量,更看重它在未来整个品牌宣传上的效果。


第四点,私域。公域流量越来越贵,阿里、抖音、京东的平台上的流量太贵了,所以我们要进行私域流量的沉淀,这是一个良性的私域建设。我觉得,这不光推动了销量,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,能够跟消费者进行长期互动,并通过这一群人触达另外一群人,不断裂变去找到更合适我们的消费者。公域不仅太贵,而且ROI很低,因为公域中的群体非常复杂。而在我们自有的CRM平台上,不仅把消费者数据沉淀下来,通过他们拓展和裂变到更多相似的人,还取得了较高的投放的ROI。各大品牌都很重视私域建设,尤其啤酒品类。因为在电商上,啤酒的渗透率明显偏低,Top的是母婴、美妆等品类,其线上占比高达到60%至70%,甚至以上,有的品牌甚至all in电商。


啤酒的线上占比很低,电商平台甚至只用于宣传,因为,酒最终一定要在特定的场景消费。从“人货场”的理论来看,“场”很重要,我们需要无时无刻carry一个适合消费者的“场”,去把产品提供给消费者。


问题二:

凤凰网: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,嘉士伯中国遇到了哪些挑战?与竞争对手的营销相比,有哪些不一样的玩法?


姚靖:未来,我们会做更多的BC(小B)联动。过去的啤酒企业多依赖于经销商的深度覆盖,从规模角度讲,嘉士伯尚不能与雪花、青啤、百威相比。但我们认为,要把门店抓在手上——通过能够跟消费者直接互动的“场”,与消费者进行更好的互动。所以我们现在不仅在做Social CRM2C,我们也在做BCRM来触达小B。我们有一些不通过经销商,直达门店的积分、促销活动。这样,我们就抓住了B,同时,通过私域的数据把C推给B,尤其像到店的餐饮服务、到家的商超服务,如现在很火的O2O商业模式。


我们想法是:在未来,大B端继续帮我们做经销商服务;但是,我们会给小B端定制营销活动以及促销的直达通道,并通过我们的数据能力和平台能力,帮小B引流,抓取更多的C到B的消费,使B、C之间会产生良性互动。其他品牌,如雪花,基本上是高举高打、当地建厂,然后通过当地经销商做深度覆盖。嘉士伯在西部有一定优势,但在绝大部分的东部区域没有这样的规模优势,需要更精准地服务好门店,通过门店更好地触达消费者。这就是嘉士伯和其他品牌不一样的玩法。


问题三:

凤凰网: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,中国市场有哪些独特之处?嘉士伯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营销举措,有哪些相同和区别之处?


姚靖:中国是嘉士伯的第一大市场,中国的销量在全球市场的占比将近20%。嘉士伯非常支持中国市场,所以,我们基本上可以做到China for China。尤其在营销领域和数字化领域,我们承认,中国确实领先于其他国家。在业务中后端,我们会采用集团的标准化方案,如财务、供应链等。但在营销端,我们相当于领头羊,比如我们在探索的渠道数字化方面,除了小B端的BC联动,还有大B端从“管理型”转变为“赋能型”。


嘉士伯的竞争对手多认为经销商是一种管理形式。经销商负责提供门店覆盖数等经销层数据。但从经销商的角度看,公司索取这么多,能给他什么帮助呢?所以,我们做了一个生意思维的转变——从过去的“管理型”变成“赋能”和“成就”,让经销商赚更多钱。从整体的数字化能力来看,集团一定比经销商的能力要强很多,经销商的数据平台、大数据分析以及营销能力肯定不如集团。所以,我们要为经销商打造一个平台,通过一个类似经销商门户、一站式入口的东西,把跟经销商有关的一切通过一站式平台给到他们;然后,充分利用我们的平台,把经销商的生意做好。


我们甚至考虑过,在这个平台上让经销商售卖其他品牌的产品,因为,他们不可能只做嘉士伯的生意。这部分数据我们不接触,我们只要让经销商意识到平台能够给他带来的价值。让他们知道:他们可以通过平台有洞察,抓住做生意的机会,但前提是要充分利用我们这套系统以及数字化能力。这样,我们能相互配合,形成良性互动,共同往前拓展生意。在这方面,和营销侧的Digital Marketing、Social CRM方面,中国遥遥领先。我也经常会在一些集团会议上分享,比如,我们在Social CRM以及BC联动、一体化联动的方向上所做的事情。在这方面,集团基本认可中国的Leading Market角色,及其重要的示范作用。


嘉士伯集团的氛围比较Open,甚至集团的全球CIO承认我们整个的Mindset需要改变。过去我们bring west to east,现在要反过来,bring east to west,learn from east。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,所以,我会定期参与集团IT团队、数字化团队的讨论,分享嘉士伯中国进行的一些新事情,他们觉得非常Amazing。我们会强调不去纠结Solution的供应商是不是全球供应商。我们可以先在中国做一个Pilot,做一套整体的设计,做一套容易移植到任何一个国家的framework,之后,再找更合适的全球伙伴。


从营销侧来看,事实上,一些全球的IT公司相对中国有点落后。大公司如SAP、IBM,在中国的ERP的中后端有优势,如四大在财务领域中有优势,但在营销侧的前端,中国确实走在前面。所以,我们要把Framework Design告诉他们,这里的Learning会是一个很好的参考,可以用来考虑不同的市场更适合什么。欧洲有诸如GDPR的管控和一些当地的法律法规,中国也有本土的一些法律法规要求,他们可以思考,如何挑选、使用我们所有的Framework。我们做的是一个能力框架、模型,并将其带到其他国家,因地制宜地做具体的实施。在这点上,我们的集团相对比较开放、包容。


问题四:

凤凰网:在信息化时代,一面是中国庞大的市场群体,一面是技术的快速发展,嘉士伯如何通过新技术为“老”品牌营销助力?让嘉士伯在与新锐品牌的竞争中占据优势?


姚靖:最近,精酿酒类中出现了像熊猫、泰山等快速崛起的新锐品牌,但他们覆盖的方向跟嘉士伯并不一样。对于大集团,尤其对嘉士伯而言,我们有规模化管理的大品牌思维。我们旗下包括嘉士伯、1664、乌苏最近都发展得很好,这些品牌有他的规模优势,他们的玩法一定不会Follow新锐品牌的玩法,但我们也有很多小众的精酿品牌,像京A、布鲁克林、格林堡。


在跟新锐品牌的竞争中,我觉得最大的区别不在技术。一般新锐品牌比较注重线上营销,因为,线下铺货率、成本或周期比较漫长,并非短期可为。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一点是,让我们的小众品牌也借由不同的激励方式,绽放出小品牌灵活、自主的活力。一般的大集团,最大的问题就是统一标准的KPI,这对一个小品牌是不公平的。因为,他整体销售可能只占整个集团的1%,甚至更低。他的销量没法跟大品牌比,在整个集团分配资源的时候,各种资源、数字化能力,包括各部门,都不会倾向他,慢慢的,他就会被边缘化。


要跟新锐品牌在这些领域进行竞争,我认为,在大集团内部要有一套独立的考核标准,或者是一种创业的精神,给他一种创业的经历,让他不断孵化自己的小品牌,给小品牌更多的能动性和自主性,然后让他们直接面对市场挑战。很多外企,很久没能成功Launch一个新品牌,很大的原因就是资源在大品牌上的过度集中。因为,大品牌天生带有流量、资源,最容易出成绩,所以,所有的人都会去关注、投入。但小品牌要出成果,绝对不能用同样的方式来考核,要给他创业的自主权。


最重要的也不是纯粹的技术支持。新锐平台一定会考虑到我们今天做的这些方面,甚至会比我们考虑得更多。因为,他们都是从线上开始出发。一般看重线上,或者线上占比高的品牌,他的数字化能力会比较强。因为,他需要数字化直接转化成销量。对嘉士伯而言,数字化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是较强的线下网络。所以,我认为竞争的核心不在技术,而在于管理层是否能够放权小品牌有独立自主性,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,去不断探索存活的方式,有足够的灵活性去跟其他新锐品牌竞争。


这样,技术端、营销端也更乐于投入更多的资源。而如果考核指标都是同样的KPI,资源必定会向大品牌倾斜,小品牌很难形成竞争力。所以,我认为,我们既要有大象的思维,也要有蚂蚁的灵活性,来跟小品牌竞争。


参会倒计时
参会倒计时:
03
:
00
:
07
:
26
参与购票